
"小时候的我,每逢春节就会吃到妈妈亲手炒的番茄炒蛋和蛋炒虾仁。妈妈说,曾经这也是外公的拿手好菜。我想,这就是一代代烟火气的传承,是家的味道。"
今年春节,高一(12)班胡予涵同学亲手做了番茄炒蛋和蛋炒虾仁两道家常菜,体会到父母辛劳,感恩家人的陪伴,传承美味、传递家风,让这个春节温暖而难忘。

为了让学生们体会暖暖亲情和浓浓年味,感受家常菜背后的传承故事,体悟中国传统文化,今年春节,ladbrokes立博亚洲继续开展“我为家人做道菜”活动,鼓励学生们走进厨房,拿起锅铲,为父母家人做道菜、煲个汤,慰藉平时辛苦操劳的父母家人。“我为家人做道菜”是学校劳动教育系列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学们做的菜
"味道好"“寓意深”"亲情浓"
充满对传统饮食习俗的热爱
寄托真诚、美好的节日祝福
展现责任担当和拳拳孝心
杨思桐同学

我用一桌温暖的饭菜表达孝与爱。饭桌上,“红豆”代表相思,而一份红豆圆子饱含着对于家人的思念。老人常说“年年有余,年年有鱼”。红烧鲫鱼代表着对于新春的祝福。新年吃虾仁,更是寓意着金玉满堂,鸿运连连。当看见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我亲手烧的饭菜时,我心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春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一道道菜品,传承着中华传统美食特有的文化内涵。不仅是对团圆的渴望,对家人的满腔爱意,更是对于新春的祝福。


刘宇丹同学

临近年关我和爸爸妈妈回到江苏老家过年,领会家乡风土民情的同时我决定大展身手制作一道特色菜式——小鱼锅贴。最早在临湖的小村落里,人们以打渔为生,鱼是最常见的食材而用薄饼蘸着鱼汤的吃法广受欢迎,鱼的鲜美中夹杂着饼的清香十分诱人也相传深受某位皇帝的喜爱。小鱼和锅贴的奇妙组合延续至今已成为江苏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同时富有情调的江苏人民赋予了这道菜新的内涵:“鱼”有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而周围形成一圈的面饼也是团团圆圆的象征。从处理鱼到和面再到贴边,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成功完成了小鱼锅贴的制作。一道简单的小鱼锅贴吃的不仅仅是自给自足的生活韵味更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
陈晨辰同学

临近春节,我也在家中露了一手以迎接团圆。我做的菜中,大多都有美好寓意。如代表太阳东升的肉饼蒸蛋、红红火火的爆炒河虾、预示着好事发生,连连不断的莲藕排骨汤……柳州作为螺蛳粉小镇,除了螺蛳粉还有螺蛳鸭脚煲,因为螺蛳粉在家里是上不了台面的菜,但是大家对他又特别喜欢,所以螺蛳鸭脚煲应运而生。把螺蛳粉菜码都放到一个煲里,鸭脚、田螺、鹌鹑蛋、油豆腐、酸笋、广西芋头···煲在一起,寓意大团圆。每次都会喝上好几碗汤,真材实料炖出来的田螺汤,味道非常鲜美,鲜甜中带着一点点辣味,和由香料调出来的味道完全不一样,这汤汁喝完之后不会觉得干、咸、辣,而是回味无穷,胃口大增......这就是广西人民过年最爱的团圆菜!
浓浓文化味、地道家乡味、温馨亲情味
体验民俗,感受“年味”,用自己的双手向家人表达爱意
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十足的“年味儿”
杨星若同学



假期初到,正值一年佳节时,是时候露一手给家人做一顿大餐了。薯骨鸡腿金黄酥脆,希望每一个人都有真才实学,无论是血肉还是根骨都如同金色耀眼的宝藏一般。炸蛋番茄盖浇饭简单美味,每一口都充满家的味道,火红的颜色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事事顺心。除此之外还炒了朴实无华的土豆丝、炖了暖心暖胃的鸡汤。这些都是常见美味的家常菜,是每一个普通小家里最常见的温馨。果然,饭还是要在一家人坐一桌吃着才香!
黄文璇同学

值此新春来临之际,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没有什么比一家人齐聚一堂,举杯欢谈更幸福的事情了。作为团聚的保留节目就是全家一起动手制作暖心家宴。因为食,不只果腹,更是境界;味,启迪舌尖,温暖心灵,那一道道亲手烩制的家常菜里才藏着家最温暖的记忆和最幸福的味道。今年我决定提前为这道除夕家宴学习制作清蒸鳜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具有深厚的意蕴:因为 “鱼”和“余”谐音,所以鱼是团圆饭必备的年菜,所谓“无鱼不成席”,并且这条鱼都留着不吃,意味着“年年有余”。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希望年年有余,富贵平安,五谷丰登。我和家人们围坐一桌,鱼肉细嫩滑爽,鲜美无比。家人们都赞不绝口,连一向严苛挑剔的爸爸,都连连说好吃,还多盛了一碗饭。
生活是一餐一饭, 在这看似平凡的烟火气息中,是家的味道,也是我们最安稳的幸福。
夏诗雅同学

年关将至,顺颂时宜。正巧我随父母回到了家乡,于是决定在南方小年夜这一天为全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饭,以逢团圆和满之意。由于我们家共有九人,因此我选择了“中西合璧”的方式调和大家的口味。家里的小孩子喜欢甜口的点心,于是我在前一天去烘焙坊制作了手绘蛋糕;长辈们则偏爱中式家常菜,于是我下厨做了几道小炒菜,佐以家乡几道家中常备的海蜇与炸鱼等冷碟。小炒菜的原料也取自老家湿润的土壤中,刚拔出的新鲜蔬菜裹挟了泥土的味道,牵扯出家庭与家乡的联系。只有这个时候我才发觉,我无论去了哪,根还牢牢植于老家的地里。菜都上齐了,大家都在桌边坐下,推杯换盏间充斥着欢声笑语。虽然还未过年,但已洋溢着喜悦的氛围,希望这份安宁能岁岁如初,也祝我们都能在一年年岁月的迁徙中怀抱温暖和美好。
劳动幸福、阖家欢乐、成长愉悦
晒出自己做的拿手好菜
晒出了全家满满的幸福感
尹宬劼同学

为了孝敬父母,我决定施展自己的厨艺,烧一桌菜给他们尝尝。首先先是油豆腐粉丝汤,这是我父亲最喜欢的菜,同时也是上海路边餐馆必备的一道菜,是上海人的文化记忆。其次是麻婆豆腐与辣炒花蛤,我的父母尤其喜欢吃辣,于是我便精心挑选了两道开胃下饭菜,一饱口福。其实我认为烧饭的要点便是厨师所投入进去的感情,经过精心设计的菜肴投入我对家人们的爱,让这个飘雪的小年不再寒冷。看着爸爸妈妈吃饭时脸上所露出的满足,便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使我自豪。
黄与合同学

壬寅年即将过去,一年以来,父母为我付出了许多,在癸卯到来之际,我决定为爸妈烧一桌菜。我不怎么会烧饭,只会一些再简单不过的家常。厨房里的我小心翼翼地摆弄着炊具——过了好一会,终于将番茄炒鸡蛋、炒青菜和排骨端上桌子。一端上桌,几道家常就受到父母的好评,我迫不及待地尝了尝,淡了太多…但拙劣的家常菜总是在浓浓的亲情中变得恰到好处。年味在家人的陪伴下越来越浓烈。
杨亦杉同学

全家前不久刚刚阳康,我一展身手,清蒸一只童子鸡,热一碗骨头汤,炒了一盘青菜。正值小年,一家三口聊着家常,享用美食。父母的赞美令我十分满足。能让家庭的温暖融入烟火气中,这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与修行!
吃的是美食,品的是亲情
晒出了全家满满的幸福感
也是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期许
王晔阳同学

临近寒假,在网课期间,我利用富余的课后时间制作甜品,前些天查找网上的教程,自己独立完成了一个八寸的抹茶千层,昨天又为快要生日的自己做了提拉米苏,以往的每年生日都是妈妈为我做生日蛋糕,如今由于疫情的缘故,妈妈的身体尚未完全康复,虽然自己做出来的蛋糕没有妈妈做的精美,但也体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多余的蛋糕也全部分装送给了邻里朋友,感谢他们疫情时的互帮互助,既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也一起分享了这份喜悦。
刘思源同学

恰逢小年,又正好是我母亲的生日。我便下厨,想要为一家人烧一桌可口饭菜,来庆祝疫情期间难能可贵的团圆。这次我一共准备了六道菜,分别是金玉满堂(南瓜酒酿圆子),和合如意(虾滑藕夹),橙香鸡翅,蒸蒸日上(玉子豆腐虾仁蒸蛋),炸春卷,酸奶苹果蛋糕。
从我儿时记忆起,每逢春节即将来临前夕,作为正宗上海人的我家饭桌上就少不了一碗浓郁香甜的酒酿圆子,和外婆外公亲手调制馅料,下热锅炸成的金黄色春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道菜肴已然成为我们全家记忆中过年的必备品,必不可少。我还煮了南瓜倒扣在酒酿圆子之上,不仅使之色香味俱全,也寄托了我对新的一年的愿景,将之取名为金玉满堂,有着财源滚滚的寓意。
蒸蒸日上和和合如意我分别选择了一些有着特殊寓意的食材来迎接春节,尤其是藕和虾,藕代表着家庭和睦,虾在南方被喻为银子,取其富贵之意,虾的身躯一节比一节高如竹节般,象征遇事圆满顺畅,节节高升。而橙香鸡翅和酸奶苹果蛋糕不仅是我的创新菜,也是为了给母亲庆祝生日。
早已不是第一次下厨的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索中,试错中,我已经能够融会贯通,在烧制中加入别的食材,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从一次次的尝试中,也从手忙脚乱到了镇定自若,当菜品被我端上桌时,最期待的便是家人那一声赞叹,那也是我成就感和下次研究新菜品的动力来源。
张天宇同学


临近新年又恰逢爸爸的生日,我决定为爸爸以及家人烹饪几道小菜以表示对他们一年辛勤付出的回报,与是我动身前往菜市场买了一份半成的黑椒牛柳以及一大块五花肉来做东坡肉,黑椒牛柳是我与爸爸逛菜市场经常买的菜肴,而东坡肉更是我爸最喜爱的菜。爸爸小时候没到新年能吃肉时,奶奶一定会烧东坡肉给我爸吃,奶奶举过一个很独特的比喻,东坡肉就像人生一样,若单只有瘦肉会显柴,单肥肉又会显腻,两者结合互相包容互相升华,就如同人生中的甜与苦一般。
为同学们点赞!
你们越来越出色了!
祝你们癸卯兔年
学业精进,更上层楼!